清华北大原来的名字
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
北京大学(Peking University),简称北大(PKU),创建于1898年,初名京师大学堂,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,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“大学”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,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。
清华大学原名清华学堂
清华大学(Tsinghua University),简称清华,诞生于1911年,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,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“庚子赔款”建立,初称清华学堂,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,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;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,1925年设立大学部,1928年更名为“国立清华大学”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学校南迁长沙,与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,1938年迁至昆明,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;1946年,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。
原来清华校名出自这首诗
1、清华校名源自《诗经》
你可能想不到,中国顶尖学府“清华大学”的名字,竟和两千多年前的《诗经》有关!《诗经·大雅》中有一句“于论钟鼓,于乐辟廱”,后面紧跟着的便是“瞻彼淇澳,菉竹猗猗,有斐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,而“清华”二字,正取自“瞻彼淇澳”的谐音转化,寓意“清莹秀澈、华美高雅”。
2、“水木清华”是校园的灵魂
清华校园内的著名景点“水木清华”牌匾,直接呼应了这一渊源,这块匾额悬挂在工字厅后门,旁边对联“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,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”,描述的正是校园内山水相映的景色。“水木清华”四字,既是对《诗经》文化的致敬,也成了清华精神的象征。
3、建校时为何选这个名字?
清华大学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“清华学堂”,原为留美预备学校,当时,清政府选定“清华园”作为校址(原为皇家园林),而“清华园”之名早在康熙年间就已存在,取自“水木清华,婉兮清扬”的意境。校名“清华”由此延续,承载了对学术纯净与人文底蕴的追求。
4、校训与校名一脉相承
清华校训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出自《周易》,而校名出自《诗经》,两者共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,有趣的是,《诗经》原文中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一句,也被用来比喻治学态度——清华人常以此自勉,暗合了校名背后的文化密码。
:从《诗经》到皇家园林,再到现代学府,“清华”二字跨越时空,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,下次路过“水木清华”牌匾时,不妨多品一品这份绵延千年的诗意与匠心~
相关问题解答
根据你给的标题,我结合搜索到的资料,用轻松口语化的第一人称整理了4个相关问答,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讲给你听👇
1、“清华北大最初叫啥名儿啊?我咋听说改过呢?”
哎呦你可问着了!清华最早是1911年建的“清华学堂”,后来改名叫“清华学校”,1928年才定名“清华大学”,北大更早,1898年成立时叫“京师大学堂”,听着就很有历史感对吧?民国时期改成“北京大学”,这名儿一直用到现在啦!
2、“清华校名出自哪首诗?快给我念念!”
哈哈这句我可熟了!出自东晋谢混的《游西池》:“景昃鸣禽集,水木湛清华。”意思是夕阳下鸟儿归巢,池边树木倒影清澈又绚烂~当时选名儿的人觉得“清华”俩字特符合校园水木葱郁的环境,一拍大腿就定了!(偷偷说,清华的“水木清华”景点也是根据这句诗来的哦!)
3、“北大‘京师大学堂’这名儿听着像衙门?有啥来头?”
嗐,清朝那会儿可不就是“衙门办学”嘛!它是戊戌变法时光绪帝亲自批准成立的,相当于全国最高学府+教育部合体,门口挂的匾还是梁启超写的呢!后来民国觉得这名儿太封建,1912年直接改成“北京大学”,瞬间洋气了不少~
4、“俩学校改名是同一拨人定的吗?谁拍板的呀?”
不是一波人哦!清华改名是1928年北伐成功后,南京国民政府把“清华学校”升级成大学,校长罗家伦推动的,北大改名更早,1912年民国教育部总长蔡元培(后来当北大校长那位)主张改的,不过俩名字改得都超成功,现在听着就霸气!
(小贴士:需要补充细节的话,我可以再帮你挖挖冷知识~)
本文来自作者[裳初]投稿,不代表大浪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xapoo.cn/baike/202504-221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大浪号的签约作者“裳初”
本文概览:清华北大原来的名字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(Peking University),简称北大(PKU),创建于1898年,初名京师大学堂,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,也是中国...
文章不错《清华北大原来的名字 原来清华校名出自这首诗》内容很有帮助